刚刚,上海搞了个大动作

黄泽正 贾紫璇 2024年08月05日 热点
新的信号

最近,上海新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作用,促进本市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在创投圈引起了热议。 

其中有一条信息非常关键:“鼓励开展产业并购重组。” 

适用的主体也很广泛:鼓励龙头上市公司立足主业,通过吸收合并、控股或参股等加大对产业链相关企业的资源整合力度。鼓励金融机构为并购重组及后续运营提供并购贷款、并购保险、并购债券等金融产品。推进非居民并购贷款创新试点,研究科技型企业参股型并购贷款创新试点。鼓励上市公司并购境外优质资产,在资金出境、跨境换股方面予以便利支持。 

“龙头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创新并购模式、海外并购”,可以说,从并购的实施主体到所需资金,乃至并购模式,全都被囊括在这份实施意见内。上海显然将并购重组提到了很高的位置上。 

作为全国经济重镇,上海的新动向无疑是资本市场关注的重点,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在当前时间点。上海会将并购重组提上新高度?对企业、对投资机构而言,这个举措又传递出了哪些新信号? 

并购,对大家都好

当我就并购问题咨询了数位一级市场投资人后,我发现大家的态度相当积极:“能被并购当然好啊,对并购公司和被并购公司来说,当前并购对大家都好。” 

首先对被并购公司来说,并购就意味着一大笔收入,创始团队通过被并购实现财富自由,之后取得更大成就的案例数不胜数。 

远的如马斯克卖掉自己第一家创业公司Zip2获得2200万美金,彼得·蒂尔卖掉Paypal实现财富自由。近的如奥特曼将自己第一个创业项目Loopt卖到了4300万美金。有这些案例珠玉在前,公司被并购未尝不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如果被收购之后选择留下, 被收购企业同样能通过资源整合,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上个月上交所刚刚审批通过的“普源精电并购耐数电子”案例,就是一个强强联合的例子。 

普源精电在2022年登陆科创板,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电子测量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包括数字示波器、射频类仪器、波形发生器、电源及电子负载、万用表及数据采集器等通用电子测量仪器。 

耐数电子则是一家为定制化数字阵列设备及系统提供解决方案的企业,能针对遥感探测、量子信息、射电天文、微波通信等细分领域提供专业化解决方案。 

普源精电并购耐数电子,技术上是为了在遥感探测、量子信息、射电天文、微波通信等细分领域产品的布局,方便拓展业务布局、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盈利方面,根据审计报告,2022年和2023年,耐数电子期末净资产分别为1352.24万元、3532.28万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391.28 万元、1980.04万元。也就是说,耐数电子的盈利水平相当可观。 

普源精电方面也表示:“收购具有良好盈利能力的耐数电子少数股东股权,将进一步提升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权益和盈利水平,增强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 

除了公司层面受益,如果站在更高维度,上海从政府侧推动产业并购重组,还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促进产业更新换代,找到新的经济增量。

比如目前半导体市场的大热门之一——模拟芯片,就因为并购产生了新变量。 

6月23日晚间,国产模拟芯片龙头纳芯微宣布,拟以现金方式收购上海磁传感器厂商麦歌恩68.28%的股份,收购对价合计6.83亿元。 

这笔收购交易在半导体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原因在于,这两家企业的联合有可能将打破模拟芯片领域国外巨头的垄断,尤其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加强国产替代产品的竞争力。 

一个矛盾的事实是, 国内模拟芯片企业一直面临着“多而不精”的局面。

在2023年全球模拟芯片市场规模达到948亿美元,其中中国模拟芯片市场规模约合420亿美元,占市场总额的40%左右。国内林林总总的模拟芯片企业有400余家,但国内企业占领的市场规模只有10%左右。 

换句话来说,模拟芯片的国产替代存在着相当大的市场空白。 

再看纳芯微和麦歌恩两家企业。 

收购方纳芯微是国内少数聚焦于汽车领域的模拟芯片企业,被收购企业麦歌恩则是磁传感器生产厂商。这两家企业在技术和市场应用上,都能实现“1+1>2“的效果。 

在技术层面,纳芯微传感器产品线总监赵佳博士认为:“麦歌恩的强项品类是磁开关、锁存器和位置传感器,纳芯微则在磁电流传感器市场表现优异,两家在优势品类上形成了一个互补关系。” 

在市场应用上,近年来磁传感器在汽车市场的应用正逐步增大。一方面是电气化和智能化对汽车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汽车的终端消费者也追求更好的驾乘体验,使单车的磁传感器用量持续上升。 

也就是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纳芯微+麦歌恩”的组合拳,有希望通过优势互补,真正打破国外巨头垄断。 

实际上, 自6月以来,在“科创板八条”提出更大力度支持并购重组后,已经有芯联集成、艾迪药业、富创精密、希荻微、泽璟制药等多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接连发布并购重组方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上海此时再度强调并购重组的重要性,也是在看到实际效果后,对以往政策的一种延续。 

并购大年,发生在各行各业

经过调研小饭桌发现,不仅上海,在今年这个并购大年里,并购的风已经吹到了各行各业。 

这几年基本都是并购的天下了,各个行业都需要整合,这也是国内资本市场的大方向。” 上海某投资机构内部人员高斌(化名)告诉小饭桌。 

就连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逍遥子:张勇,也搭伙“并购女王”刘晓丹,做起了并购重组的生意。张勇在离开阿里后的转行选在了“并购”,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的。 

国内一家专做并购业务的机构也向小饭桌透露: “从去年年底以来,公司接手的并购项目越来越多,基本涉及到各个行业。并购与被并购已经成了许多公司的首选。” 

“国内应该是新能源行业会比较明显。”高斌补充说。 

事实确实是如此,发生在储能领域的并购案例尤为明显。过去几年,在政策大力支持的情况下大储市场、光伏新能源在全国各地井喷,而伴随着市场参与者的激增,竞争内卷化也愈发激烈。如今市场无法消纳的,只能留给行业自行解决。 

据普华永道数据统计,整个2023年中国新能源行业并购披露交易数量进一步增长至784笔,再创历史新高,披露交易金额达2,204亿元人民币。锂电池产业链依然为新能源热度最高的赛道之一,储能赛道交易金额及数量双双大幅增长。 

高斌告诉小饭桌:“在国内市场,过于激烈的竞争就会导致以大吃小的情况,等行业内卷减轻后,大概会慢慢好起来。” 

此外,发生在医疗行业的并购势头也很足。 

7月3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其中就提到要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做大做强。设立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并购基金,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发起设立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开展并购投资。

值得注意的是,由上海延伸至整个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并购市场也好不热闹。 

据金融界统计,2024年一季度,全国共计128支私募基金以并购的方式成功退出,回笼金额154.65亿元。披露预案3,011笔并购交易,同比上升2166%。 广东并购完成案例数量排名第一,浙江并购规模居于全国首位,江苏省双数据均位居第二。

其中多数并购交易发生在传统制造、电子信息及金融行业。而这些行业也正是长三角与珠三角产业基础较为完善的地区,市场进入存量竞争阶段,并购自然变得多起来。 

与国内同步,美元市场也存在频频并购重组的动作。

最明显的例子应该是知名的美国黑石集团。在整个二季度, 黑石宣布了15笔收购与私有化交易。 包括收购公共部门软件解决方案公司Civica、能源市场模拟软件公司Energy Exemplar、ERP软件公司 Priority Software、为高压输电网提供专用电绝缘子解决方案的SEDIVER集团,以及35亿美元收购艾默生在合资公司中的40%普通股权等等。 

“在美国市场,美联储降息,资金出来肯定是要大肆抄底的。”高斌说到。 

综上来看,无论出于规模扩张,还是顺势抄底,并购的趋势正在全球金融市场中呈上升趋势。而上海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官方鼓励并购重组,也或将增强并购重组在国内的走势。 

本文是小饭桌原创文章,作者:黄泽正 贾紫璇,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赞(1)
呵呵(0)
有料要爆,希望项目被报道,请点击寻求报道

最新文章

小饭桌 凡卓资本
小饭桌 凡卓资本